2個貧困村實現整村幫扶目標, 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 未出現返貧現象…… 寧德市委政法委聚焦脫貧攻堅,內挖政法工作服務保障潛力,外聯社會各方扶貧力量,積極探索創新,總結出一套富有政法工作特色的“123+X”扶貧工作機制,即出臺一份《意見》系統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創新“兩大模式”促進增收(在周寧縣七步鎮梧柏洋村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合幫扶機制、在屏南縣棠口鎮貴溪村推行“金融眾籌入股”扶貧模式);突出黨建引領、平安建設、法治宣傳“三大力量”;融合鄉村振興、掃黑除惡、法學服務、隊伍建設等“X項工作”提質增效,奏響了政法力量脫貧攻堅的最強音。 周寧縣七步鎮梧柏洋村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村之一,也是縣級重點扶貧村。 這里的村民或許想不到,曾經基礎設施落后、村莊建設雜亂、村道泥濘窄小的家鄉,如今“脫胎換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電商平臺、產業扶貧示范園、養殖基地等鄉村振興重點項目落地而生,已然一幅美麗而熱鬧的村居景象。 近年來,寧德市、周寧縣兩級黨委政法委上下同心、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傾注力量推進該村幫扶項目順利開展。作為掛點幫扶牽頭單位,寧德市委政法委多次組織召開市、縣、鄉、村“四級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幫扶舉措,明確分工、細化責任、認領任務,并形成會議紀要,推動幫扶機制常態化。同時,通過指定專人負責、實行季度通報、深入督促指導,有力確保幫扶項目落地落實出成果。 2017年以來,寧德市委政法委為梧柏洋村提供幫扶資金30萬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100多萬元,通過村集體合作社量化分紅、產業就業、種養殖、勞務輸出等方式,使得該村村財收入由“零”增至11萬元,貧困戶實現人均年收入12000元,村財收入和貧困戶人均年收入提前1年達到寧德市委第五輪整村幫扶量化目標。 寧德市委政法委還將脫貧攻堅和黨建工作有機結合,每逢雙月組織黨員前往掛鉤貧困戶開展入戶走訪和扶貧幫困活動;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政策和有關精神;加強與掛點村的支部共建,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共商扶貧措施,共同提升扶貧工作水平。 “政法委扶貧干部不僅給我家帶來了很多好政策,還扶持我家搞家禽養殖,現在的家庭收入比原來高多了。遇到難事,村里、鄉里、縣里,甚至市里的領導還會及時提供幫助,真是太感激了!”梧柏洋村民陳玉鳳說。 2015年,一場超強臺風讓屏南縣棠口鄉貴溪村的蘭花基地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寧德市委政法委隨之展開了一場以精準扶貧為目的的“頭腦風暴”…… 國家給予貧困戶的貸款貼息要如何利用?針對掛鉤貧困戶生產發展資金匱乏的情況,大家集思廣益,終于開啟了屏南貴溪利用扶貧政策救活企業惠及貧困戶的“金融眾籌入股”模式。 針對貧困戶無抵押物、無擔保人等問題,寧德市委政法委發動村干部站出來做他們的“兄弟”;針對貧困戶找不到合適的理財投資項目等問題,該委就村企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后,經多方協調溝通,將貧困戶的低息貸款入股當地龍頭企業。“此舉不僅可以解決貧困戶貸款資金流向的問題,方便款項的使用和監管,還可以盤活村企業,何樂而不為?” 隨即,寧德市委政法委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實際,協調金融機構為貴溪村11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提供惠農資金貸款,以每月2分的利息投入該鄉蘭花基地,從而實現單項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增收10300元。 產業扶貧是決戰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據介紹,寧德市委政法委還同步推進該蘭花基地“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成立蘭花栽培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戶發展特色種植業。 “讓我說啊,我就說我現在的日子像過在春天里,知足著呢!”屏南縣棠口鎮貴溪村村民張賢翠激動之余聊起了過去的日子,“2012年家里房子塌了,我好不容易籌到一些錢修補,卻在2014年得了重病,打不了工不說,治療還要花一大筆錢,這對于原本就困難的我們家來說簡直雪上加霜。” 針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寧德市委政法委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在對貴溪村的自然條件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決定選擇花菜、茄子、辣椒等蔬菜種植作為產業扶貧項目加以推進。同時,每年聯系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化。 實施產業幫扶、危房改造幫扶、醫療幫扶以及就業幫扶……三年過去了,寧德市委政法委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戶張賢翠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病治好了,還能在家里發展種植業,收入翻了番。“政法委的扶貧干部真的很用心啊,一方面到處找政策補助幫我治病,一方面還扶持我種菜種水果。”張賢翠感慨地說:“現在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啦!” 和張賢翠一樣感慨的還有貧困戶張淑鈺。前幾年,張淑鈺一家由于老宅破舊不堪,在村里只能借住在親戚家里。如今在寧德市委政法委的協調幫助下,已經建起三層小樓。“搬新房,過去想都沒想過。”張賢翠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制度先行是保障。”寧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2016年,該委出臺《關于全市政法機關服務保障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的意見》,系統指導脫貧攻堅工作。隨即,寧德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部門先后出臺18份司法助力精準扶貧的相關文件,切實為該市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堅強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與此同時,寧德市委政法委加大平安村居建設力度,幫助掛鉤村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法治公園建設,持續夯實村居平安建設基礎。統籌政府投資、民間籌資、集體出資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加大“雪亮工程”投入,在村莊出入口、村莊主干道和人口密集場所建設視頻監控系統,有效提升群眾安全感。積極推動平安和諧村居“3個10%”做法,對掛鉤幫扶的平安村居群眾,參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由縣級財政補貼10%;參加新農保的60歲以上村居群眾基礎養老金發放標準提高10%;對遵紀守法家庭成員的大病報銷比例提高10%,大大激發了掛鉤村群眾參與平安村居建設的積極性。目前,兩個掛鉤幫扶村均已順利通過平安村居考核驗收。 7年來,寧德市委政法委堅持統籌謀劃走在前,將脫貧攻堅工作黨建業務相融合,實實在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有力保障村財和貧困戶持續增收,交出了一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合格答卷。 |